这五卷文集可以说是我四十岁之前文学活动的一个基本总结。其间包含着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误,包含着劳动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对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爱与深情。至此,我也就可以对我的青年时代投去最后一瞥,从而和它永远告别了。
这五卷文集的出版,得益于陕西人民出版社和本书编选者陈泽顺、刑良俊同志,没有他们的热情帮助,这件事是不可能做成的。
我庆幸降生于这个伟大而值得自豪的国度。它深厚的历史文化,辽阔的疆土和占地球的五分之一的人口,使得其间任何人的劳动都能得到广大的支持,同时也发生广大的影响。无论我们曾经历了多少痛苦和磨难,且还将要面对多少严峻考验:也不论我们处于何种位置何种境地,我们都会为能服务于伟大的祖国和如此众多的同胞而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智。
我感谢我所生活的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也感谢与我生活在这同一时代的人们。所有这一切历史构成,都给我提供了一种人生的契机,使我意外地有可能如愿从事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将自己的心灵和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正是千千万万我的同时代读者一次又一次促我投入也许并不是我完全能胜任的艰巨工作。现在,我总算能将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收获献给我的读者朋友。
那么,对于一个原本一无所有的农民的儿子,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是的,不满足。我应该把一切进行得比现在更好。历史,社会环境,尤其是个人的素养,都在局限人——不仅局限艺术作品中的人,首先局限它的创造者。所有人的生命历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都是一个小小的段落,因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中注定的遗撼。遗撼,深深的遗撼。
唯一能自慰的是,我们曾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地劳动过,并不计代价地将自己的血汗献给了不死的人类之树。
在我们的世界发生激烈演变的大潮中。人类社会将以全然不同于以往的面貌进入另一世纪。我们生而逢时,不仅可以目睹一幕紧接一幕的大剧,也将不可避免地要在其间扮演某种属于自己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逃避自己历史性的责任。无疑,在未来的年月里,生活和艺术都会向作家提出更为繁难而严厉的要求。如果沉醉满足于自己以往的历史就无异于生命大限的终临,人生旅程时刻处于“零公里”处。那么,要旨仍然应该是首先战胜自己,并将精神提升到不断发展着的生活所要求的那种高度,才有可能使自己重新走出洼地,亦步亦趋跟着生活进入新的境界。不管实际结果如何,这个起码的觉悟应当具备。
结论一目了然: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1992年春天于西安
(全书完)
上一章:第三部 第54章
秀莲没死 晓霞也没死 对吗?
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悲剧,尤其是我
加油,陌生人
不是,你们没看力吗
作者安排晓霞牺牲,我对纯洁爱情还是抱有幻想,面对现实社会不可跨越的阶级鸿沟,我也会相信如果晓霞还活着他俩也会结合,也不会被生活磋磨殆尽。
人生各有不同,也不尽相同。面对苦难,坚持耕作,对未来满眼期待,不停留于历史,迈步向前,即使前有高山阻隔,认清自身处境,用好自身优势,不停歇的努力攀爬。也许这才是人生,才是生命本该有的样子。命运总是那么让人措手不及又好似理所应当,每个人都会有遗憾,但在遗憾没有发生之前,要认清本心,选好道路,用心生活,不管选择的路重点在哪,认真走,遗憾也就没那么遗憾了。
来了总要留下点痕迹
第二次感悟这部著作,对于第一次的印象是模糊的,是又远又近的,第二次加深了对之前感受的深度,更多了一些个人理解,总而言之,我们生来平凡,在平凡的世界度过平凡的一生。
后记最后笔者提及1992年春天于西安,而《平凡的世界》该小说是路遥先生在1988年著作完成的啊,难道是在缅怀路遥先生吗!
这是92年春天路遥先生自己写的后记,92年11月17日他才去世。
大家感觉路遥先生把自己比拟成平凡的世界里的谁了?是少平吗,少平喜欢读书,似乎是在少平这个人物中看到了自己;或许也想成为少安吧,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证明了人定胜天;也可能是路遥先生笔下写死的唯一不完美的结局就是田晓霞和贺秀莲,此处最为虐心了;也可能是所有的人设笔者都经历过吧,或许特别想放纵自己成为像满银一样的人物,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
路遥先生应该续写下去,孙少安、孙少平不应该有这样结局。愿华夏儿女安康、国事强盛。
路遥先生的文字充满了鼓舞平凡者不懈前进的伟大力量,这本书有很多遗憾吗?是有很多,但这些遗憾其实是平凡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遗憾,甚至会觉得自己的出现就是一种遗憾。但平凡的我们不会因为遗憾就裹足不前的对吗?让我们在这个平凡的世界留下些什么吧,朋友们,哪怕是一个转瞬即逝的身影。无论幸福或者痛苦,我们曾存在过,曾平凡而又充满希冀的存在过。
父辈的苦难已过去
现代的美好在延续
小说中大部分女性的命运是苦难的
读完平凡的世界,深刻的理解所有的经典,最后都是一个悲剧。
缓一缓
应该是20年前读过此书,当时阅历,知识面都很欠缺,对人心、人性、时代变迁一无所知。20多年后的今天从新拿起此书,故事情节确已遗忘殆尽,只有只言片语,那么,青涩的年纪读了此书的意义何在?再读之后猛然发现,虽然你忘记了故事的情节,甚至里面的人物。但是20多年前因我读过此书,里面的主人公性格其实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小说总是展示积极、美好的一面。小说中的人性光辉现实生活中少的可怜,望擦亮双眼,得之一定珍惜。
这本书还没有开始读,先打开结束语来看。每次读书要是直接从开头读起,总是很难进入角色,很难勾不起阅读的兴趣,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选择先读结尾,待着对结果的好奇与疑问,再从开始读,去寻找答案。这样更容易进入状态。
本篇的最后一句话写到:只要永远把艰辛的工作看作是生活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能心平气和的继续工作!
看到这句话让我不由得想起刚刚看过的《薄伽梵歌》中的那句:“期望是挫折之母,接受则会带来宁静”
不执着于对所谓好结果的期待,而只是把工作看到是每个人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那么不管结果是什么,当结果出现时都不会引起内心的波动。寻求内心的安静与平和是每个人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不管是读书、写字、运动或者是工作。
感谢作者的佳作,,迫不及待的读完。
少平不平凡,是这个世界平凡。少平有理想,有追求,不骄傲,不自卑,是平凡的世界里最不平凡的那个人!
整本书里男女主人公最后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苦难,例如:少平最后稍有点毁容,最爱的晓霞也死了;少安媳妇得了肺癌;润叶的老公断了双腿;丽丽和丈夫离婚,,可能这就是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生吧。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起起落落才是常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只有在逆境中坚守,才能活出难能可贵的人生。六七十年代的人,尤其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同时代人,再次阅读此著作,一定能够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角色。
人生没有完美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纪念一下,2024.10.6 16:36分
我们生而逢时,不仅可以目睹一幕紧接一幕的大剧,也将不可避免地要在其间扮演某种属于自己的角色。
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的遗憾构成的。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遗憾。回首向来萧瑟处
人性美:田润叶与李向前和田晓霞与孙少平的爱情故事,读来让人心动,我是眼含激动的泪花读这些片段的,润叶和向前起初感情不合,结婚多年实质没有同床,但是当向前出了车祸后,润叶以妻子的身份去医院照顾向前,出院后把他接回家,给了他家的温暖,为他生下一个儿子,鼓励他去修鞋。晓霞有着好的家庭背景,但是她真心爱着煤矿工人孙少平,借去煤矿采访的机会去看望他,为了体验他的生活到矿下去体验矿工的生活,在宾馆深情的拥抱少平,把二人的交往写在日记里,直到他为了救落水的小女孩而牺牲,父亲从她的日记中才看到这一切。这些情节真正体现了中国妇女的善良、慈爱!
2024.10.26
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