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作品集茅盾文学奖作品集

第一部 第54章

所属目录:平凡的世界 第一部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一九七八年初,临近春节的时候,原西县革委会主任冯世宽,因为领导原西县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做出显著成绩,被提拔到了黄原地区,任了地区革委会副主任。

与此同时,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也被调回了地区,另行分配工作。本来,地区革委会主任苗凯准备把这位他很不满意的人,调到地区防疫站去任副主任,但地区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主任呼正文提出不同意见。呼副主任指出,把一位很有能力的同志这样使用显然是不适当的,会引起各方面的反应。其他几位地区常委也都支持老呼的看法。苗凯只好不再坚持把田福军打发到防疫站。但他暂时也不准备安排田福军的工作,指示组织部门把他调回地区浮存一段时间再考虑任用。

这样,三把手李登云同志就擢升为原西县的一把手了。这个任用在原西县的干部们中间引起一片哗然。当然,冯世宽的提升是预料之中的事。但大家没想到,竟然不是田福军,而是李登云接替冯世宽任了原西县革委会的主任。大部分干部认为,论水平,论作风,论品质,不管论什么,田福军都在冯世宽之上;他即使不被提拔当地区领导,最起码也应该让他当原西县的一把手。李登云无论如何比不上田福军。而更叫人莫名其妙的是。福军调回地区还暂时浮存着,不给安排工作!

在县上的两个主要领导调出后,石圪节公社主任白明川和柳岔公社主任周文龙,波增补提升为原西县革委会的副主任。这两个人的同时提升,是县领导班子中两种力量斗争或者说是调和的结果。紧接着,两社原来的副主任徐治功和刘志祥,分别担任了本公社的正主任。石圪节公社原文书、孙少安的同学刘根民也提拔成了公社的副主任。总之,春节前后,原西县上上下下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田福军完全明白他自己目前的处境。

他难受的倒并不是职务高低,而是将在一段时间里,他没有什么事可干——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啊!他知道苗凯同志对他不感兴趣,什么时候给他安排工作,还很难说。那么,他就这样无所事事地闲呆下去吗?

这时候,他想起了他的老上级石钟同志。老石文革前是省农工部部长,现在任省革委会副主任。他和老石相识多年,他是很了解他的。

田福军于是很快给老石写了一封信,含蓄地告诉了他目前的情况。他在信中向老石提出,看省上有没有什么临时性的工作,他可以在自己浮存的这段时间里帮忙去做。

双水村的秧歌是全石圪节公社最有名的。在这个秧歌传统深厚的村庄里,大人娃娃谁都能上场来几下。往年,一进入冬天,这个村就为正月里闹秧歌而忙起来了。所有的家户都在准备招待秧歌队来为自家“转院”时的吃食;每一家都要借此机会来夸耀自己的“门户”好。有的家庭,仅仅因为一回秧歌招待得好,来年就有好多人家给说媳妇。因此,就是光景最破败的家庭,也要省吃节用,把那些红枣呀,瓜子呀,核桃呀,挑最好的留下来,准备撑这一回门面。一旦进入正月,双水村的人就象着了魔似的,卷入到这欢乐的浪潮中去了。有的秧歌迷甚至娃娃发烧都丢下不管,只顾自己红火热闹。人们牛马般劳动一年,似乎就是为了能快乐这么几天的。

但文化革命一开始,闹秧歌就作为“四旧”而被禁止了。打坝修梯田代替了这传统的节日。那些年提倡“吃罢饺子就大干”,人们在正月初一就被赶上农田基建工地。可以想来,这些年里,双水村人在一个正月,那情绪是多么灰啊!那胳膊腿是多么痒痒啊!伞头田五急得没办法,常常在工地上以锨代伞唱上几段,众人就一边劳动,一边给他呼应。过去的十来个春节,对于双水村来说,那不是过年,而是过晦气。好!现在政策松动了,双水村的人就立刻把熄灭多年的红火又扇起来了;双水村的火一起来,石圪节公社所有村庄的火都烧起来了!公社和县上除不拒挡,还支持农民恢复这传统的红火热闹。仅就这一点,庄稼人也感到象死去的田二常嘟囔的:世事要变了……

双水村不仅恢复了闹秧歌,还象往年一样恢复了正月十五晚上“转灯”的传统。已经约定,这一天,石圪节村、罐子村、下山村等五六个村庄的秧歌队,都要来双水村“打彩门”,转九曲……

现在,双水村的人分别集中在村里的两三个“中心”忙碌着。

在田家圪崂这面的大队部,以田福堂为首的几个人正进行闹秧歌的总料理。福堂已经披上了他那件狐皮领子大氅,戴上了栽绒火车头棉帽,布置接待外村秧歌队的具体事宜。聚在这里的除过福堂,再没有队里的其他领导,而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在此种事上,这些穿戴齐整的老汉成了领导人和权威。几家秧歌队凑到一起,礼节如同国家元首互访一样繁多;稍不周到,就可能酿成战争。因此这些威严的老者象美国联帮法院的最高法官,随时准备负责仲裁和解释“法规”。

在庙坪枣林前面的一个大空场地上,金俊山、孙少安、金俊武、田福高和金光亮等人正负责栽灯。地上摆满了高梁杆和萝卜做成的灯盏。

最大的人群中心在金家湾那面的小学院子里——大秧歌队正在这里排练。全村所有闹秧歌的人才和把式都集中在这地方。婆姨女子,穿戴得花红柳绿;老汉后生,打扮得齐齐整整。秧歌队男女两排,妇女一律粉袄绿裤,长彩带缠腰,手着扇子两把;男人统一上黑下蓝,头上包着白羊肚子毛巾。随着锣鼓点,这些人就满院子翩翩起舞。伞头当然是田五,此人唱秧歌闻名全原西县,五十年代还去黄原参加过汇演;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但石圪节其它村庄与他相匹敌的伞头也不乏其人。伞头极其重要,往往能反映一个村的秧歌水平。

此刻,在小学的教室里,另外一些人正在排练小戏。演员有少平、金成、姚淑芳、润生、银花、海民、金富、金强、田平娃、兰香、金秀等人。金波已从黄原赶回来,正负责“五音”班子。金波笛子、二胡、手风琴都能来。孙玉亭和金光辉吹管子;光辉他二哥金光明拉板胡。小戏算是“阳春白雪”,大秧歌完了,就看这些节日撑台呢。

这时候,我们的玉亭同志也临时放弃了阶级立场,和地主的两个儿子坐在了一条板凳上闹“五音”。排戏休息的时候,大队会计田海民嬉笑着对孙玉亭说:“玉亭叔,你的头发以后再不用我理了吧?”

这句话逗得众人哄堂大笑。原来,这话里有话:不久前,王彩娥在她妈的主持下,改嫁到了石圪节,和胖理发师胡得禄结婚了。

在大家的哄笑声中,金富两兄弟和孙家的人都十分难堪。

好在这种红火时候;人们谁也不计较这种露骨的玩笑。

双水村大秧歌和小戏的总导演是孙少平。他在高中时就是全县出名的“把式”,还到黄原讲过故事,因此理所当然由他来指拨大家了。少平此刻跑出跑里,一会在教室排戏,一会又去院子指导大秧歌,真是出尽了风头……下午,路程最近的罐子村的秧歌队伍,已经开到了村头的彩门下。孙少安家土坡下面的公路上,前几天搭起的彩门五彩缤纷,并且缀满了翠绿的柏叶——为闹红火,金家破例让人在祖坟里折了一些柏树枝来装扮这门面。

罐子村的秧歌一到,双水村的队伍就立刻前去迎接。两队秧歌在彩门下相遇,热闹纷乱的气氛霎时达到了高潮,彩门两边的公路上锣鼓喧天,鞭炮声炸得人耳朵发麻。

两家的大秧歌队分别扭开了,公路上立刻成了一条七彩的长河。在罐子村的秧歌队里,王满银鼻子上画了块白颜色,身上斜挂着驴串铃,手里甩着绳刷子,丢腿撂胯地扮个“开路小丑”,逗引得娃娃们撵着看他出洋相。他老婆兰花昨天已经带着猫蛋狗蛋来到娘家门上,现在正挤在人堆里看热闹。这几天,双水村几乎所有在门外工作的干部和出嫁在外的女人,都赶回到亲爱的故乡来——他们有的情不自禁地上场露两手;不上场的就挤在人群中间如痴如醉地观看。在这些人中,我们只是没有发现田润叶。是的,她没有回村来。她眼下没有心思观看这红火热闹。她到黄原她的同学杜莉莉那里去了。

田福军夫妇正由福堂和村里的一些长者陪同着,站在彩门上面的一个土台上,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女儿晓霞没有跟他们回来,留在城里照顾她外爷徐国强……现在,彩门两边的秧歌队已经纷纷编成了两根“蒜辫子”——这意味着两家的伞头要对秧歌了!

罐子村的伞头王明清,也是远近闻名的“铁嘴”,按规矩由他先给不可一世的田五发难。田五在彩门这边腰扭得象水蛇一般,伞头转成了一朵莲花,正准备接受王明清的挑战。只见王明清伞头轻轻一点,双方的锣鼓声便嘎然而止。王明清亮开嗓门唱道——锣鼓停声我开音,万有亲朋你细听:转九曲来到双水村,不知你们栽下些什么灯?

王明清尾音一落,锣鼓和人群的赞叹声就洪水一般骤起。一些行家在人群中评论道:“好口才!”

田五也不甘示弱,几乎闪电一般把伞在空中一劈,锣鼓声立即落下。他应声而唱——罐子村的亲朋你细听,欢迎你们来到双水村。

你问我们栽下些什么灯?

今年和往年大不相同——西瓜灯,红腾腾,白菜灯,绿蓁蓁,韭菜灯,翠铮铮,芫荽灯,碎粉粉,茄子灯,紫茵茵,七扭八歪是黄瓜灯!

龙儿灯,满身鳞,凤儿灯,花蓬蓬,老虎灯,实威风,摇头摆尾是狮子灯!

银蝶金蝉莲花灯,还有那起火花花带炮嗦罗罗罗乒乓两盏灯,那是依呀嗨!

田五别出心裁,将秧歌和“链子嘴”串在一起,唱得如同一串鞭炮爆响,人群随即为之卷起了一片欢腾的声浪!

两个伞头你来我往,十个秧歌一对完,双水村就散开了自己的大门,欢迎罐子村的秧歌进村来。两家的秧歌立刻混合编队,两个伞头并排在前面引路,庞大的秧歌队就一路翩翩舞蹈着向村中走来。看热闹的人群随着秧歌队在公路两边涌涌移动。村子南北先后堵住了几十辆汽车,司机们也兴高采烈跳下车来,加入到这欢乐的人流中去了……在人群中,田福军突然看见了孙少安。

他立刻挤过来,捉住了少安的手。

福军把少安拉出人群,两个人一起来到公路旁边的一个小土坡上。福军问他:“上次你们队因为分组的事,以后你再没受什么整吧?”

少安对尊敬的田主任说:“没!”

紧接着,福军就开始和少安热烈地拉谈起了农村目前的许多情况。两个人谈了很久,谈得很投机。临毕,田福军用手亲切地拍了拍少安的肩膀,说:“小伙子,不要灰心!相信一切都会开始变化的。我坚信农村不久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切恐怕都势在必行了!”

田福军说完后,和少安紧紧地握了握手,就向人群中走去了。此刻,两个村的秧歌队已经扭到了庙坪,向金家湾小学院子那里涌去。东拉河和哭咽河两岸到处都挤满了狂欢的人群……

孙少安站在小土坡上,用手飞快地卷起了一支旱烟卷。他抽着烟,久久望着欢腾的村庄和隆冬中的山野——再过半月就是惊蛰;那时一声响雷,大地就要解冻啦!

准备:1982年-1985年第一稿:1985年秋天—冬天第二稿:1986年春天—夏天卷三

下一章:
上一章:

157 条评论 发表在“第一部 第54章”上

  1. 一如既往说道:

    真是可恨的官场

  2. 心猿意马说道:

    春天来了

  3. 匿名说道:

    可恨又客气

  4. Kingna说道:

    再过半月就是惊蛰;那时一声响雷,大地就要解冻啦!
    是不是这声雷响也预示着农村的全新局面的打开呢?

  5. 疯狼说道:

    掌权的竟然是一些自私自利的小人们,悲哀。指望这些人,我们将会越来越穷。要想活路还是要靠人们自己寻找出路。原来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出国,是有原因的。

  6. 匿名说道:

    我有点看到自己影子

  7. 侯博文说道:

    很多地方弄的人想哭又想笑,这是一部中国农民的心酸史。

  8. 事态要变了说道:

    那时候农村里面的认多多少少都有些才艺,,可现在呢?

  9. chwonderh说道:

    少安的时代就要来临啦?》

  10. 初恋熬汤说道:

    曾经千疮百孔的中国 饱经风霜的前辈 谢谢你们的坚强 没有曾经 何来如今

  11. “芳”片格子说道:

    看不懂寓意!

  12. 错过说道:

    新的局面即将来临~!

  13. cwf说道:

    第一部的结尾也算挺圆满的

  14. slata说道:

    这部深刻而又详尽的描述改革开放前农村的生活和人文,让人如身临其境,其景,其时。那时生活物质贫乏,人为原始的基本需求而生存。社会组织混乱,无效。

  15. 西岭说道:

    孙玉亭、田福堂、冯世宽、苗凯之流还是很得意唷!世道应该变了

  16. 哦了就行说道:

    骚你妈

  17. 禾禾说道:

    不让少安当领导,悲哀呀……………..

  18. 红枫说道:

    小时候记得我们那里也有过类似的盛况,好些村聚在一起表演民间艺术!

    他们以后的生活回是怎么样的呢???

  19. 风韵男人说道:

    晓霞没有跟他们回来,留在城里照顾她外爷徐国强……

  20. 匿名说道:

    文章写出了农村人的真实生活,也许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60.70年代的农村,确实是这样的,天天劳作确不能解决温饱,当时农村有这样的流行话:队长奶奶不上工,煮鱼煮的红彤彤。农村的改革真是十分的必要.

  21. Xaut说道:

    农民心中的“春天”不会遥远了。。。

  22. danfeng说道:

    就没了吗

  23. 小花说道:

    看得我不能自已了

  24. 倔强的孩子说道:

    以前如此的贫穷,连饭都不吃饱,如今怎能浪费啊。。。

  25. 匿名说道:

    可恨的年代。看了心痛心急,当官的都做了些什么?

  26. 回忆中留恋说道:

    这小说实在是有点悲惨,最看不顺就是润叶和少安的感情就这样毁了

  27. 暑假说道:

    有历史, 有描述, 朴实生动。

  28. 止于心说道:

    写下了当时年代,农村生活状况,真实的心理情感

  29. 六月冰说道:

    我们80后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但看后觉得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好作品真是激励人心啊!

  30. 小贤说道:

    平地一声惊雷起

  31. 匿名说道:

    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场啊!

  32.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说道:

    我看见了黄土高原70、80年代农民对中国传统民俗的热爱与追捧。在看看如今90年代的我,身边看不见当地的风俗,人活得看不见未来,哎…

  33. 继川小野说道:

    于无声处听惊雷

  34. 依窗听雨说道:

    想想现在的生活,我们还奢求什么?

  35. 哎!说道:

    在这热闹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润叶,我知道肯定润叶不会回来,因为越是热闹,心里这一股隐隐的痛才更深刻。

  36. 斜阳说道:

    邪不压正,正却无时无刻不是在邪中挣扎!这就是中国的血泪史。

  37. 匿名说道:

    如果我记的不错的话 这个春天应该是1979年 春天真的要来了

  38. 匿名说道:

    现在发现,你,一个人真的很是渺小.现实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会,为什么要犯错误呢?只是要体验一下事态炎凉,人情冷暖……你,平凡的世界,不再以读书为首位,只能按部就班劳作,结婚,生子,……老去

  39. 匿名说道:

    看前几章说晓霞出事了心里很揪心还好第一部没出事

  40. 匿名说道:

    路遥再次教育了我

  41. 789说道:

    不做实事,只搞形式的人向上走,做了实事全心为民的人往下滑,中国的苦难史啊,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何时有个尽头啊

  42. 匿名说道:

    真是一本好书,既深刻又有内涵,让人深思

  43. 匿名说道:

    哎,发现我听得歌曲很对这平凡的世界啊:一开始听得陶笛,呜呜咽咽;前面一直在听悲伤的歌曲,正符合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上一章少安要分地了,刚好放到屠洪纲的精忠报国,看这张乱扭秧歌,音乐又放到苏慧伦的天下大乱。

  44. 随飘说道:

    作者路遥把黄土高源七十八十年代中国农村人在当时政策下那真实的场景和农民生活的喜漏恩乐酸甜苦辣及农村庄家年轻人爱情和生活贫困写的淋沥尽致人物刻画的生动真切场景春夏秋冬好像读者身临其镜!多美!

  45. 匿名说道:

    苦难是平凡的,更是真切的

  46. 匿名说道:

    以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但依然很开心;现在呢,人们却整日烦恼,社会到底发展成一个什么了……

  47. 窗外有棵香椿树SCY说道:

    好书,一本时代变迁的教科书,真实的反应出了我经历过的哪个岁月和时代。不愧是大作家的大手笔,一定会感动和激励几代人,真心感谢路遥先生。

  48. 说道:

    看完第一部,惊叹路遥先生的功底之深厚,文章中所写的人物无不是文革时期的代表,所述事件无不是文革时期的专例。《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与其说其是一个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历史纪实。

  49. 说道:

    “孙少安站在小土坡上,用手飞快地卷起了一支旱烟卷。他抽着烟,久久望着欢腾的村庄和隆冬中的山野——再过半月就是惊蛰;那时一声响雷,大地就要解冻啦!”我对他们抱有满满的希望,大胆的干吧。

  50. 匿名说道:

    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作家也是有价值取向的,其实单干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合作化也不是完全错误的,都是有条件可以转化的,今天的中国还这样的错误看待一切那就没救了,其实改革前中央层次的芳香师没有错误的,但是他们低估了农民的觉悟,以为农民也会无私奉献的,但是他们没想到单干后虽然物质富裕了,但是精神空虚了,所以改革和保守都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对文革的评论,作家说了不算!

发表评论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